您的位置:  首页 > 民族节日 > 概况  > 详细页面

民族节庆,热闹背后的困惑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王婧姝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13日 浏览量:

抚顺满族风情节开幕式。 资料图片

  如今,全国各地的民族节庆办得很热闹,藏族的雪顿节、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等等少数民族节日也越来越吸引人,给人感觉风光无限。但是,日前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民族节庆产业发展与传播峰会上,与会专家提出,民族节庆热闹背后还有很多困惑,要真正发展节庆产业、传播节庆品牌、传承节庆文化内涵,还需想方设法走出这些困惑,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届中国民族节庆产业发展与传播峰会日前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主办,民族节庆专业委员会承办。峰会围绕“节庆产业发展”和“节庆品牌传播”两大主题,探讨了节庆产业及其传播的发展趋势,交流了节庆旅游品牌的传播战略。

  峰会上,针对一些地方盲目办“节”,以民族节庆的名义搞政绩工程的现象,多位专家指出,“民族文化给人们带来的不是‘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简单手段,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一种向往、一种骄傲,一种精神家园。”

  困惑一:活动一哄而上,缺乏精品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秘书长黄忠彩认为,目前我国很多地区举办的节庆活动一哄而上,总量上不少,但缺乏精品,尤其是缺乏民族特色与国际影响力兼备的节庆活动。

  黄忠彩说,我国56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和新生节日共有2000来个,其中三分之二是少数民族节日。民族节庆浓缩了各民族日常生活中的精华,保留了民族文化中最精致、最具代表性的一面,是展现民族文化的窗口。

  当今的各级政府热衷于搞各种节庆活动,让节庆更是肩负起了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打造地方旅游品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但是,在这种一哄而上的形式下,节庆内容匮乏、形式单调的问题却凸显出来,亟待解决。

  困惑二:重形不重魂,丢掉文化内涵

  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副主任、民族节庆专业委员会主席张刚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当前很多地区举办的节庆活动徒有虚名,过分注重形式,丢掉了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民族节庆活动切忌“重形不重魂”。

  张刚说,越来越多的民族地区已经意识到举办民族节庆活动在传承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打造地方旅游品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于是纷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传统节庆活动,甚至“造出”了一些节日。但同时也有很多节庆活动徒有虚名,过分注重形式,这类节庆活动,不仅劳民伤财,而且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害无利。

  困惑三:节庆市场过滥,行业组织缺失

  针对我国每年举办各类节庆活动上万场,但优秀者寥寥的现象,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节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彭新良认为,节庆活动过多过滥的现象,暴露了节庆行业组织的缺失。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底,我国节庆活动的数量达到8000多个;2010年我国节庆数量增加了2000多个。

  彭新良指出,尽管节庆活动数量众多,活动层出不穷,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鱼龙混杂的状况,特别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节庆屈指可数,绝大部分节庆活动规模小、档次低,不仅没有产生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极大地浪费了各种社会资源。

  与之对应的是,我国节庆行业管理却处于初级水平,行业组织和行业规范几乎是零。主要表现为三点:一是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二是缺乏审批制度,三是缺乏正规的行业组织和专业机构,四是缺乏节庆发展的政策、指导性规范。

  基于以上困惑和问题,国家民委和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成立的“民族节庆专业委员会”将致力于整合相关学科的研究资源,专门研究各个民族节庆活动的形态沿革、文化涵义、社会价值,为民族节庆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和民族节庆工作者搭建交流平台,从而推动民族节庆的专题研究,帮助地方政府打造有特色、有内涵、有国际影响力的民族节庆活动,以实现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