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朝鲜族  > 详细页面

图们中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

来源:民族画报 作者:陈涛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16日 浏览量:

图们市与朝鲜南阳市隔江相望

  图们市,隶属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长白山脉东麓。图们市的图们江广场环境幽雅,绿树成荫,广场内鼓声隆隆、彩裙飘飘,近百位身着朝鲜族服装的老人们斜挎长鼓,翩翩起舞。鼓声的铿锵映衬老人绽放的笑脸,一种“延边特色”的幸福感便扑面而来。与朝鲜南阳市隔江相望的图们江畔第一城图们市以民族传统文化为媒,奏响了文化兴边新乐章。

朝鲜族老人们身着民族服装在图们江广场跳起了长鼓舞

  图们江广场内到处是充满文化寓意的雕塑与纪念模型,充满了中国朝鲜族原生态文化氛围,尤其充满朝鲜族建筑特色的中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格外引人注目,这座展览馆是目前国内唯一展示中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专题展览馆,也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第一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该馆由展厅、主楼、传习所三部分构成,还有一个能容纳150名观众的小剧场,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2010年7月23日开馆以来,已接待游客10万余人。该馆共有两层10个展区,第一层包括朝鲜族民间舞蹈、朝鲜族传统乐器制作技艺和朝鲜族传统音乐等多个展区,而朝鲜族民间体育和游戏、朝鲜族民族礼仪、朝鲜族饮食文化和朝鲜族服饰文化等其他展区则分布在第二层。

以朝鲜族建筑特色建造的中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格外引人注目

  一楼展厅的核心是中国朝鲜族农乐舞。2009年10月中国朝鲜族农乐舞进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属于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国唯一进入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类项目。图们市的申报项目中国朝鲜族长鼓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鼓起源于印度的细腰鼓,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再传入朝鲜,成为朝鲜民族音乐的主要打击乐器。

介绍农乐舞的展示区。中国朝鲜族农乐舞,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楼展厅主题为“舞乐风情”,展厅墙体为一道曲线,别致新颖,据了解,展示舞蹈的曲线墙设计灵感来自朝鲜族象帽舞。“象帽舞”是农乐舞拓展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朝鲜族“农乐舞”中表演难度和艺术价值最高的表演形式。参观者走进互动体验区,可以戴上象帽体验飘带飞舞的热烈奔放感。“象帽舞”的飘带不断向上盘旋,代表着朝鲜民族对未来生活的祝福。

  在长鼓舞体验区,参观者纷纷走到长鼓前,随着荧屏上显示的节奏与动作提示,体验长鼓舞的高雅飘逸,另一侧大屏幕上,显示出相应的歌曲与舞蹈。如果说一楼展厅“舞乐风情”是一个五彩的世界,那么二楼展厅则把参观者领进古老的回忆。进入展厅的台阶很特别,仿佛一条原始小道,沿着布满青苔、凹凸不平的小道和图们江边的江石,寻找朝鲜族灿烂文化的源头。

在长鼓舞体验区,参观者纷纷走到长鼓前,随着荧屏上显示的节奏与动作提示,体验长鼓舞的高雅飘逸,另一侧大屏幕上,显示出相应的歌曲与舞蹈

朝鲜族器乐展示厅

  朝鲜族人民非常注重礼节,尤其崇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步入厅堂,回婚礼(为纪念结婚60周年而举行的贺礼)中,新郎新娘的蜡像引得大家驻足观看,新郎的衣着形似明朝时期的官服,头戴官帽,据说“新郎官”的称谓就由此而来。隆重的回婚礼教育人们忠于爱情,也是儒家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齐家”思想的延续。走进另一厅堂,朝鲜族的花甲礼,六十为一甲子,花甲之意来源于此。花甲礼是朝鲜族家庭为60岁老人举行的大型生日宴。在摆满各种花色的食品的“大席”前,两位老人面南端坐,接受儿孙、亲朋好友的跪拜与祝福。

朝鲜族花甲礼展台。六十为一甲子,花甲之意来源于此

  走出厅堂,步入朝鲜族农家小院。菜窖、水缸、石碾等朝鲜族民居用品真实地展现在眼前,地道而淳朴。在一口不起眼的泡菜缸前,经解说员提示,我们才发现这口缸可不一般,里面竟然隐藏着一台液晶互动触摸屏,只要手指一点,各种泡菜的腌制方法就显现出来,让人赞叹。这种高科技展示手段也运用到朝鲜族厨房场景里面,手在饭桌上轻轻划过,打糕、冷面等8种特色食品就显示出来,轻按一下,各种食品的制作方法立即在显示屏上出现。朝鲜族饮食让人喜爱、百吃不厌。

  展厅最后一个展区是朝鲜族服饰展柜,素净、淡雅的朝鲜族传统服饰,色彩以白色为主,象征纯洁、善良、高尚、神圣,因而朝鲜族素有“白衣民族”之称。这种传统民族服饰已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厅最后一个展区是朝鲜族服饰展柜,素净、淡雅的朝鲜族传统服饰

  目前,中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已吸引包括延边的长鼓舞、鹤舞及辽宁省的“乞粒舞”、黑龙江省的“流头节”在内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驻,共展出照片、传统音乐音频视频、实物等8大门类51项共计4500余件展品。

  多才多艺的朝鲜族人民用世世代代的智慧结晶缔造了绚丽多姿的朝鲜族文化,也为多样性的中华文明增添了独特的魅力。随着社会的发展,朝鲜族原来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正在悄然变化,一些非物质文化正在退出我们的生活。希望朝鲜族“非遗”馆中的内容不断丰富,让我们对朝鲜族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