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塔塔尔族  > 详细页面

塔塔尔人在伊犁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燕玲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11日 浏览量:

撒班节上,塔塔尔族老人餐后休闲聚在一起

海扎托拉(右一)和朋友们一起拉手风琴

嘎比托夫的家族历经百年沧桑

  塔塔尔族的先民来自北方突厥汗国一个叫“鞑靼”的部落。他们15世纪在伏尔加河一带建立了喀山汗国。19世纪初,中俄签订《中俄伊犁、塔尔巴合台通商章程》,沙俄在中国伊犁、塔城、乌鲁木齐等地设立侨民圈和贸易圈,迁来大批俄商和移民,这些人中就有不少塔塔尔族商人和移民。现在,我国的塔塔尔族人口逾6000人,仅新疆伊犁州就有2000多人。他们沿袭着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能歌善舞、重视教育,在伊犁繁衍生息,幸福地生活。

  嘎比托夫家的百年沧桑

  每当打开箱底那一本本发黄的相册,伊力亚尔·嘎比托夫的心就收紧了。当年叱咤风云的爷爷和在伊犁教育界享有崇高声誉的母亲,以及自己曲折坎坷的经历,就像电影蒙太奇镜头一样在眼前闪现...... 

  不久前的一个午后,在嘎比托夫整洁的家中,他向笔者述说了一个塔塔尔族家庭的百年沧桑。

  1890年,嘎比托夫的爷爷夏列夫定从俄罗斯来到中国伊犁。作为俄罗斯派驻伊犁领事馆官员,他主要负责俄罗斯在伊犁的商贸事宜。当时,夏列夫定经常穿戴着黑羊羔皮衣帽,在俄罗斯商人聚居的塔城、伊宁市等地巡视,协调、管理在伊宁的俄罗斯商人的贸易活动。嘎比托夫的大伯在喀山大学深造时,结识了列宁,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启蒙,并将马列主义思想传播到新疆。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他组织数千人上街游行,庆祝这一伟大的胜利。 

  嘎比托夫的母亲再娜甫更是一代女杰,1912年,再娜甫在伊宁市创办了第一家女子学校。在交谈时,嘎比托夫递给笔者一张发黄的照片。在这张1920年拍摄的照片中,再娜甫身穿时尚的翻毛领皮大衣,头上的卷发丰盈,没有戴面纱和头巾,这在当时是相当大胆和离经叛道的行为。从1936年开始,再娜甫又力排众议,在女子学校开设了汉语课,这是在全新疆最早开设汉语课的少数民族学校。

  嘎比托夫从小聪明好学,到1958年,他已经是精通塔塔尔、俄罗斯、柯尔柯孜、乌孜别克、哈萨克、维吾尔语的语言专家。从学校毕业后,他被前苏联大使馆聘去当了翻译。

  嘎比托夫回忆:“1962年8月,苏联大使馆工作人员全部撤回国后,我和在大使馆工作的十几个人受到牵连,被投进了监狱,这一关就是18年。”嘎比托夫受到不公待遇,下巴被打得化脓腐烂了,留下了终生残疾。出狱后,嘎比托夫虽没有得到赔偿,但总算又有了工作的机会,并当选为伊宁市政协委员。

  嘎比托夫继承母亲的遗志,致力于教育事业。1981年,他经过多方奔走,筹建了伊宁市俄罗斯学校,后来,他一直在俄罗斯学校任教。

  嘎比托夫有兄妹4人,目前在中国的只有他和妹妹,别的亲戚大都在德国、澳大利亚及中亚五国,国外的亲戚曾动员他出国,但他没有走。

  “我的爷爷和母亲埋在伊犁,我也把青春和才华都留在了伊犁,俄罗斯学校是我呕心沥血建起来的。每天听到孩子们在里面唱歌、玩耍,我就很高兴。伊犁有我的根,我离不开这里!”

  能歌善舞的海扎托拉一家

  海扎托拉一头粟色的卷发,高鼻梁、蓝眼睛。因为这个长相,1996年拍电影《鸦片战争》时,谢晋在全国范围内选特型演员,他被选中扮演英国军官,过了一把“触电”瘾。

  思想活跃、观念新潮、眼界开阔的海扎托拉,具有塔塔尔族鲜明的性格特点。作为新疆伊犁州党校办公室负责人、中国塔塔尔文化研究会理事,他乐于研究本民族文化。

  一方面,塔塔尔族有自己的语言,同时又会几种语言,被称为是天才的翻译家,海扎托拉就是其中的一位。另一方面,塔塔尔族人能歌善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是喜庆日子和文艺活动中的明星。他们特别喜爱戏剧、音乐和舞蹈,拥有种类多样的乐器,古老乐器有“库涅”(二孔直吹的木箫)、“科比斯”(口琴)和二弦小提琴,现代乐器有手风琴、曼陀林、七弦琴、小提琴等。

  笔者所走进的塔塔尔族家庭里,每家都能看到手风琴和巴彦;笔者所碰到的每个塔塔尔族男人都会摆弄乐器,在各种场合露一手,每个女人都有一副好嗓子,听到琴声一响,随时都能跳起舞来。

  就拿海扎托拉家来说吧,他不但拉得一手好琴,而且还收藏有四五架手风琴。他妻子平时在自家开的饭馆中忙忙碌碌,看上去不声不响的样子,但一换上本民族的服装,上台能唱又能跳。

  塔塔尔族舞蹈吸收了俄罗斯、维吾尔、乌孜别克等民族舞蹈的特点,动作灵巧活跃。今年那吾肉孜节期间,新疆伊犁州党委宣传部、文体局在电视台演播厅举行庆祝活动,海扎托拉自告奋勇承担了塔塔尔族节目的排练任务。经过短时间的准备,最后由5人拉手风琴,一人弹电子琴,一人唱歌,12人穿着民族服装跳欢快奔放的塔塔尔族舞蹈,这个节目获得满堂喝彩。

  那依列的幸福生活 

  塔塔尔人思想活跃,善于接受新事物,敢闯敢干,因此大部分人的小日子过得很不错。新疆伊犁州电大教师那依列退休后开了3家诊所,现在有洋房、有小车,日子过得悠闲而富足。

  那依列家独门独院,环境清幽。院内铺着洁净的地砖,葡萄架下放着长椅,院里种植的海棠果红艳艳的。他家屋内收拾得非常干净,特别是饭厅和厨房,几乎一尘不染。餐桌旁有一沓叠得整整齐齐的白棉布手帕,那是吃饭时作为餐巾用的。

  说到餐巾上的刺绣,那依列说:“塔塔尔族妇女最擅长的技艺之一就是刺绣,能在各种服饰上绣出令人赏心悦目的图案。过去,塔塔尔族小伙子通常都以姑娘刺绣技艺的水平来作为娶媳妇的标准。”

  在那依列家,笔者看到不少书籍。那依列介绍,热爱书籍是塔塔尔族的习性,塔塔尔族普遍认为,没有书籍收藏、没有读书习惯的家庭是缺乏文明和修养的表现。

  读书藏书,这与塔塔尔族尊师重教的传统有着必然联系。早在1900年,重视教育的塔塔尔人就集资在伊宁市开办了当地第一家“诺盖依(塔塔尔族别称)学校”。在子女教育上,塔塔尔人对男孩女孩一视同仁。他们认为,“今日女子乃明日人之母”,将来会是子孙后代的启蒙老师,“若她们为文盲之辈,则无法奠定未来栋梁之根基”。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塔塔尔族非常注重对女孩的教育与培养。

  那依列回忆,塔塔尔族学校的艺术团在当时也非常出名,每逢节日,都少不了学校艺术团的文艺演出,观众以购票的方式进场,大都是场场爆满,掌声雷动。如:《巴什马格木》(我的花帽)、《长工阿合买提》、《阿斯勒亚尔》(恋人)、《苏尼干尤里图孜》(失去的星星),都是当时非常受欢迎的节目。

  谈起这些,那依列如数家珍。可以看出,他对塔塔尔族的历史文化感到自豪。说起现在,那依列很有信心地说:“中国的民族政策是全世界最好的,我们塔塔尔族也面临着最好的发展机遇。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一定会与其他民族一起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