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鄂伦春族  > 详细页面

额尔登挂:一位八旬老人的鄂伦春族文化情缘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王艳 娜仁托雅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10日 浏览量:

老人演唱鄂伦春族传统音乐“赞达仁”。

老人展示她制作的鄂伦春族传统皮帽。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信仰和灵魂,是这个民族在发展历程中集体创造的精神寄托和记忆符号。84岁的鄂伦春族老人额尔登挂,几十年来始终把保护和传承鄂伦春族文化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她熟喑北方三少民族的历史,精通鄂伦春族各个方面的文化。而她丰富的生活经历和执着的信念,本身就是一部生动鲜活的鄂伦春民族历史文化之书。

  从小耳濡目染传统文化

  1931年,额尔登挂出生在绰尔河畔的鄂伦春族聚居村,她的祖、父母辈都是鄂伦春族猎民。自出生起,额尔登挂就随父母亲生活在“斜人柱”(鄂伦春族人最原始的住所)里。父母在她7、8岁的时候就相继去世了,她是在族人和亲属的照顾下长大的。17岁之前,额尔登挂没有离开过村子,耳濡目染了鄂伦春人原滋原味的民族文化。

  那时,村民们的生活都是自给自足,主要是靠打猎为生,换取生活物资时,还保留着原始社会以物易物的贸易方式。鄂伦春族特有的游猎生活让额尔登挂既能洗衣做饭,又能骑马打猎,她还从长辈们那儿学会了熟皮子、裁剪、搓线,做“考霍落”(手套)、“苏恩”(皮袍)等难度较大的技术活。额尔登挂能歌善舞,还天生一副好嗓子,白天跟着大人们劳作,晚上她就学习唱歌跳舞,还会和其他同龄孩子们一起听老人讲祖辈们流传下来的历史故事。她唱的“赞达仁”(鄂伦春族的一种传统音乐)悠扬动听、远近闻名。

  民族文化发展进步的见证者

  1948年,17岁的额尔登挂作为第一批走出民族村的鄂伦春学生,来到扎兰屯青年班接受短期培训。从未接触过外面世界的她,无论生活习惯、饮食、还是语言,都与其他学生有着极大的差别,从没见过番茄、青椒、土豆,也没吃过高粱米饭,与人沟通存在着很大的语言障碍,就在那样的环境中,勤奋好学的额尔登挂从阿拉伯数字的1、2、3、4……学起,从最简单的识字认字学起,学汉语、学蒙古语……

  额尔登挂记得最清楚的是她上的第一节课,老师一手拿着一根筷子,另一只手拿着一把筷子,一只筷子没费力气就被折断了,而一把筷子却怎么都没被折断,这让她明白了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各族人民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建设新中国。就这样一点一滴的勤奋学习,额尔登挂从一字不识渐渐成长为一名会读书识字、懂得道理的新一代鄂伦春族青年。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一曲“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高昂战歌激发了无数爱国青年保家卫国的情怀。19岁的额尔登挂积极报名参军,要为保卫国家贡献青春和热血。但当时的教育局和学校考虑到她是第一批培养起来的鄂伦春族青年,即将成立的鄂伦春自治旗需要更多的建设者和民族干部,就没有同意她的的请求。

  1951年,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成立,额尔登挂作为自治旗第一批鄂伦春族青年建设者,先后担任托河卫生助理、托河乡副乡长、旗妇联主任等职务。之后,她又调到旗商业局和旗工商行政管理局工作直至退休。可以说,从鄂伦春自治旗成立至今的发展和变化,额尔登挂都看在眼里。她是鄂伦春族第一批上学的孩子,是鄂伦春族中第一批入团的青年,更是鄂伦春族中第一批参加工作的建设者。

  身体力行的传承者

  谈到鄂伦春族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额尔登挂像年轻人那样兴高采烈。她从柜子里拿出了自己手工刺绣的《樟松图》,并指着图中树下的两只小鹿告说:“这幅图象征着鄂伦春族青年向往的美好爱情。樟松是‘赞达仁’的谐音,‘赞达仁’有很多都是赞美爱情的曲子。”说到高兴之处,额尔登挂还轻轻哼起了“赞达仁”。她还把自己亲手制作的民族服饰穿在身上,觉得穿着自己做的民族服装心里就暖暖的。额尔登挂做的萨满服和一些民族服饰,还分别被北京历史博物馆、民族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馆、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鄂伦春博物馆、鄂温克博物馆收藏。

  无论走到哪里,无论从事着什么行业,额尔登挂始终为鄂伦春族民族文化的传承做着最大的努力。51岁那年开始,她用了3年的时间编写了以国际音标发音的鄂伦春字典,但是由于经济条件有限,这本字典的发行一直搁浅。额尔登挂整理的鄂伦春族民间故事已经达到10万多字,记录着鄂伦春族历史、生活习俗和一些民族英雄的事迹。

  额尔登挂还积极收集和传唱鄂伦春民歌。她把传统的民歌大致归纳为四类,以《萨满调》为代表的宗教歌曲系列;以《鄂呼兰、德呼兰》为代表的即兴类歌曲;以《重立格》、《回娘家》为代表的叙事类歌曲;以《相亲》、《求婚歌》等为代表的爱情类歌曲。她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赞达仁”的传承人。而她的“赞达仁”和萨满舞也后继有人。在她教过的学生中,还有国家一级演员。

  近些年,额尔登挂还先后接待过来自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意大利、芬兰等国的专家学者来访,并在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媒体,通过自己的讲述和多才多艺的表演向世人展示了鄂伦春民族历史文化的魅力。2006年,内蒙古呼伦贝尔五彩合唱团成立之初,当时已76岁的额尔登挂成为合唱团年纪最大的随团成员。她用鄂伦春语、鄂温克语、达斡尔语和蒙古语唱歌,随团先后到过北京、上海、深圳、香港、台湾、美国等地演出。

  在传承鄂伦春族民族文化的过程中,额尔登挂慢慢发觉,喜欢和愿意学习本民族歌曲和语言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她深感肩上责任重大。额尔登挂如今最强烈的愿望是成立一个“鄂伦春民族民间协会”,让那些有一技之长的鄂伦春人,教授鄂伦春语,整理鄂伦春民族民间故事,传授各种民族传统手工艺……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