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侗族  > 详细页面

吴品仙:无偿传歌40载 侗歌声飘海内外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陆书明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10日 浏览量:

吴品仙正在传歌给乡亲们

  夕阳西下,彩霞满天。一个迈着蹒跚步伐的侗族妇女,身着侗家简装,站立在鼓楼中间,脖子一挺,大伙儿跟着她放开嗓子,一声声侗歌“拔地而起”,如久旱逢甘霖,声声沁人心田。这就是日日侗歌升平的贵州黎平三龙侗寨,传歌者姓吴名品仙,今年67岁。

  吴品仙不断来往于三龙侗寨的9个歌堂,无偿为全寨的男女老少传教侗歌,春夏秋冬,风雨无阻,一干就是40年!如今她已为方圆十里的侗寨义务传教侗歌,培养学生达2000多人。这2000多名歌徒中,杰出者如吴永琴、吴国英、吴烯立等,不但将侗歌唱出贵州,还唱到了维也纳金色大厅、巴黎凡尔赛宫、美国卡耐基音乐厅等。

  14岁录下侗族大歌唱片

  1945年,吴品仙出生于贵州省黎平县三龙侗寨。她从小就受到侗族大歌的熏陶,练就了天籁般的好嗓子。

  1959年10月,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庆典,贵州省组织赴京参演庆祝活动,14岁的吴品仙有幸被选到北京一展歌喉。吴品仙与合唱团演唱侗族大歌,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播放,中国唱片社上海分社灌制成唱片,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引起强烈的轰动效应,对继承发展侗族大歌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

  由于吴品仙表现出众,1959年11月,她入选中央民族歌舞团当演员。1964年10月,她参加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演出,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观看了她们的演出,这令吴品仙至今难以忘怀。

  回乡传歌 义无反顾

  1964年12月,思乡心切的吴品仙从中央民族歌舞团调回贵州黔东南州歌舞团工作。不久,爆发了“文化大革命”,文艺界受到强烈的冲击,歌舞团所表演的节目一律是“革命样板戏”,吴品仙没了用武之地,她主动要求调到州“抗大”校史展览馆当讲解员。1970年回家过春节时,家乡的侗族大歌又唤起了她的艺术冲动,因在家与父老乡亲多唱了几天的侗族大歌而延长了假期,她被单位领导开除,被迫返乡。

  回到家乡后的吴品仙,再次跟三龙侗寨“三大活歌本”的吴卑求、吴庭慧、吴卑五等3位歌师学唱侗歌。她努力吮吸侗族文化的精髓,弥补被“文革”耽误的时间,为3位歌师的1700首侗歌作了整理、记录,这为她今后成为侗寨歌师和侗族大歌国家级传承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8年,拨乱反正,吴品仙复职,被安排到乡政府负责妇联工作,但她仍然对侗族大歌情有独钟。工作之余,她开始为乡亲们无偿教侗歌。

  教授洋学生 简谱记歌词

  1996年,吴品仙退休。她与好友吴学桂、吴美芳一道,组建了“三龙侗歌队”,举办业余侗歌班,共培养出吴国英、吴永琴、吴恩壮等20名侗族歌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吴品仙还与3名歌师收留了一位来自澳大利亚名叫英倩蕾的女洋博士做学生,教她说侗话、唱侗歌。在三龙侗寨生活不到一年,英倩蕾不仅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侗话,还学会唱30多首侗歌。通过田野调查,英倩蕾博士完成了10万余字的三龙侗族民歌的博士论文著作,有力地将侗族大歌推向了海外。

  2012年6月6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北京向全国60位传承人颁发了“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吴品仙是贵州唯一获得此奖项的侗族大歌传承人。谈到侗歌时她如数家珍,翻开几大摞侗族大歌的资料说:“我用30年时间整理的1700多首侗族大歌,覆盖了黎平县的91个侗族寨子的。因为侗族没有文字,我用同音的汉语记录了侗语歌词,把每首侗歌的发音用简谱谱了曲,便于后人传承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