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政策文献  > 详细页面

世界“非遗”中国剪纸,心手造物期待留存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钱丽花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08日 浏览量:

满族婚俗剪纸《开脸》。均为资料图片

医巫闾山萨满祭祀剪纸

  中国剪纸作为古老纸文明的文化物种,今天依然存活在我们古老的村落之中,并活跃在近期各地“中国梦”的宣传阵地墙头。然而,这项古老的文化物种在一些村落和年轻一代中已开始衰微,甚至很多人不知道它还是一项世界“非遗”。为了守护和传承中国剪纸艺术,近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北京成立中国剪纸研究中心,旨在保留这一世界“非遗”的文明记忆。

  中国至少有33个民族具有剪纸文化传统

  近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北京成立“中国剪纸研究中心”。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乔晓光出任该中心主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亲自为之题写了牌匾。这一研究中心的成立,旨在守护中国剪纸这一古老纸文明的文化物种。中国剪纸,这个民众既熟悉又陌生的文化物种,在今后将得到更好的传承。

  剪纸是农耕文明背景下产生的艺术形态。中国民间剪纸是中国民俗生活中最普遍、最本原、最具文化象征意义的传统习俗之一,真实记录和反映了农耕社会的思想、伦理、艺术、信仰和习俗,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因而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2009年,中国剪纸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批《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据同时身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的乔晓光介绍,根据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对中国剪纸艺术持续三代人的调查研究,现在可以确定,在中国境内,至少有33个民族具有民俗剪纸活态的村社习俗文化传统,其分布区域占到国土面积的60%。汉民族地区的传统剪纸分布最为广泛,分布在黄河流域的麦作文化与长江流域的稻作文化大部分区域。少数民族剪纸基本分布在边疆地区,其涉及的文化信仰圈包括:东北地区的萨满文化信仰区域、西北地区的藏传佛教文化信仰区域、新疆的伊斯兰文化信仰区域、西南地区多民族巫俗文化信仰区域以及东南地区的小乘佛教文化信仰区域。在这些文化信仰区域中,剪纸依附于不同的民族村社文化信仰传统和生活习俗。

  剪纸也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化现象。中国剪纸在亚洲地区的影响是明显的。在日本还保留着中国唐代时期的剪纸遗物,在东南亚地区的小乘佛教文化区域,寺庙中的剪纸及刻纸金水漏印使用也比较普遍。而除了日本、缅甸、泰国等亚洲国家,墨西哥、波兰、瑞士、丹麦等国家也有剪纸传统的遗存。

  “我们对中国剪纸的认识才刚刚开始”

  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剪纸艺术亟需保护、研究与传承。乔晓光介绍说,中国剪纸研究中心成立后,将在中国民协《中国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主导思想指导下,开展对中国剪纸的抢救、记录、发掘整理工作,以及相关的文化与学术研究工作。此外,将中国剪纸向全社会、尤其是社会基层进行推介和传播,也是该中心的工作要旨之一。面对社会基层和乡村的中国剪纸的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是中心的重点工作内容,尤其是社会基层群众性的中国剪纸艺术文化培训工作。

  中国剪纸研究中心,同时也是为了配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间剪纸集成》编撰工作的专业化需要而成立的机构。《中国民间剪纸集成》是由该协会组织实施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首批全国性专项工程之一,由冯骥才担任主编,目前已经出版3个分卷,包括:《中国民间剪纸集成·蔚县卷》,该书从分类、粘贴与窗花方阵、制作工具及材料、工艺流程等方面,全面真实地记录了河北蔚县剪纸的形成和发展脉络,收录了单色剪纸、点彩窗花、戏剧脸谱等15个类别500余幅代表性作品,编者走访了河北蔚县22个乡镇的108个村庄,采访古稀艺人567人;《中国民间剪纸集成·豫西卷》,该书除收录了剪纸作品外,还收集了大量的关于豫西剪纸的歌谣、口诀及民俗等;《中国民间剪纸集成·医巫闾山卷》,该书根据医巫闾山祭祀剪纸、岁时剪纸、日用剪纸、萨满剪纸等不同分类,收录了大量医巫闾山剪纸和精品代表作品。据悉,另有二十多个分卷正在普查和编撰中。

  剪纸不仅保留了古老的文明记忆,同时也关联着人的思维和伦理情感的成长。剪纸心手造物的艺术方式对人的身心发展和审美培养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今天剪纸在艺术教育中的作用,尤其是对儿童艺术教育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剪纸和各族乡村女性有着深刻的关联,各族乡村妇女对中国剪纸文化的贡献值得关注。“目前,虽然有些村落里的剪纸传统开始衰微,文化开始流变,年轻一代不再拿起剪刀,但中国剪纸这个文化物种并没有消亡,而我们对它的认识才刚刚开始。”乔晓光说。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