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八门的少数民族酒俗,你了解吗?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逸华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03日 浏览量:

  中国的少数民族热情好客,而酒文化是少数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各民族五花八门的酒俗,构成了酒文化令人陶醉的画卷。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国少数民族的一些独特酒俗。

  彝族人爱酒。酒在彝族人的生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彝族人爱饮“转转酒”。饮“转转酒”时,几十人围成一个圆圈,席地而坐,端着酒杯,依次轮流饮用。习惯是先递给席中年纪最大的人喝,再接着轮流喝,传递的方向只能朝左,接酒则只能用右手。

  关于“转转酒”的来历有一个传说:很久以前,有汉、藏、彝族的3个人结为兄弟。有一年,彝族幺弟请大哥、二哥去吃荞面,因煮得太多,第二天荞面变成了酒,三兄弟围坐火堆旁,你推我让,都不肯多喝。 突然,天上飞来了幸福神,对他们说:“只要辛勤劳动,喝完会有新的。”三个人于是轮流喝起来,唱起来,直到都喝醉了,碗还是满的,幸福之神也留了下来。于是,“转转酒”也流传了下来。

  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的瑶族群众,至今仍保留着一种独特的饮酒习惯——“吃笑酒”。在宴席上,酒过数巡兴味正浓时,饮酒的人们彼此之间必须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讲一段话或者哼一段曲调,以比喻手法含蓄而风趣地揭露同席中某一个人的“短处”。有趣的是这些被挖苦的人非但不恼怒,反而笑着进行快速反击,回敬对方,让同席者捧腹大笑,空气中弥漫着欢乐的气氛。

  土家族有插竹管于酒坛咂饮的传统。杂粮酿酒,不蒸馏,不除糟。把一坛原酒端上,将一根打通节的竹管插入坛中,众人围坛轮流吸饮,酒液吸完了,再掺冷开水入坛直至味淡。传说这种饮酒方法起源于明代土家族士兵赴东南沿海抗倭时,百姓送行,置酒于道旁,经过酒坛的士兵,咂一口,即可前行,不误行军。这种“咂酒”,不仅土家族,苗、彝、仡佬等少数民族都爱喝。

  在少数民族聚居人数较多的贵州,各民族的酒俗也是多种多样。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一带的苗族,盛行一种“打酒印”的习俗:主人家用萝卜或红苕等做些“大印”,客人每饮一杯,就用“大印”蘸上蓝靛(染布的青色染料)或墨汁、锅烟等,在客人脸上盖一印记。脸上印多,标志着主人盛情,客人海量。客人准备告别时,主人会为其准备一次情意缠绵的“送客酒”。通常在客人离别上路时,主人会手持酒碗,边唱边走,三步一首歌,五步一碗酒,其歌缠绵,其酒浓浓,惜别之情溢于言表。

  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一带的布依族婚俗中盛行讨“八字酒”。男女青年经过恋爱、说媒之后,双方父母已无异议,就需择出婚期。男方媒人到姑娘家来讨八字时,女方家在堂屋神案前摆上八碗家酿米酒,将姑娘的生辰八字写在一张纸上,压在其中一碗底下。然后,请媒人去揭姑娘八字,媒人只能凭直觉去找,当揭起一碗若没有姑娘的八字时,媒人就将该碗酒一饮而尽,直至揭出八字为止,才能带回与男方八字合在一起,推算出良辰吉日,作为选定的婚期。

Baidu
map
Baidu
map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