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 春 - 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二十四节气 | 立 春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未沫 发布时间:2020年02月04日 浏览量: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又称立春节、正月节等。阳历2月3日~5日,即太阳到达黄经315°的时候,立春交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节,立,建始也。”立春,表示春天已经到来。

  气候概况

  立春意味着万物萧条的寒冬已经逐渐过去,天气开始转暖,即将进入风和日丽、万物生长的春天。立春有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东风送暖,冰雪消融,大地回春;二候蜇虫始振。冬季蛰伏于地下的各类动物虫类蠢蠢欲动,准备结束冬眠,迎接春天的到来;三候鱼陟负冰。陟,为“升”,将融未融的冰面封不住春的气息,水底的鱼群感知到阳气,间或跃出水面。

  立春是春天的开始,新的一个四季轮回也即将开始。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气候相差较大,因此立春的“立”所对应的是位于北回归线上的岭南地区。并不适于全国,尤其是东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立春习俗

  立春既是岁首,也是年末,因此自古以来就有各种习俗,包括立春祭、鞭春牛、咬春等,既是送往,也是迎新。

  立春祭

  立春祭是一项古老的民俗活动,主要包括祭祀春神(句芒神)、太岁、土地等众神。比如,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迎神时多举行有大班鼓吹、抬阁、地戏、秧歌、打牛等活动。

  鞭春牛

  古代立春前一天或者立春当天有鞭春牛的习俗。尤其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了社稷生产,每年立春都要举行鞭牛,也是鞭春仪式。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燕京岁时记》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即使到现在,鞭春牛依旧是汉族和白族的立春习俗。

  咬春

  旧时,我国各地都有咬春的习俗,清代张焘《岁时风俗》中记载:“立春日,食紫色萝蔔,啖饼,谓之咬春。”京津冀地区流行咬春风俗,以为吃紫色萝卜通气祛瘟,有利人的健康。同时立春正值新的一个轮回之初,春回大地,新一年的劳动奋斗开始,因此吃萝卜取“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

  各地风俗不尽相同,部分地区也以吃春卷为“咬春”。《月令广义》卷五:“唐人立春日,食春饼生菜,号春盘。”杜甫在其《立春》中道:“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这里的生菜就是我们常吃的韭菜。而在南方则是吃春卷。春可咬可吃,富有情趣和诗意。

  农事安排

  俗话说:“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立春节气便是新一年的农事劳动开端。在东北地区立春节气要顶凌耙地、送粪积肥,并做好牲畜防疫工作。在华北平原,则要积极做好春耕准备和兴修水利工作。在西北地区,要为春小麦整地施肥,尤其是西北和内蒙古牧区仍要加强牲畜的防寒保暖,确保弱畜、幼畜的安全。西南地区则要抓紧耕翻早稻秧田,做好选种、晒种以及夏收作物的田间管理。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要及时清沟理墒,确保沟渠畅通,避免作物发生渍害。在华南地区春耕春种即将全面展开,需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

  立春之后,小麦进入旺长期,但是因为气候尚不够温暖,因此此时小麦一是容易遭受冻害,二是容易招致倒伏,三是病虫容易流行。所以要因苗制宜。分类管理,防冻防倒防灾害,实现高产。

  诗意立春

  立春节气,“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立春之后,大地逐渐回春,人们在一派潜藏的生机中送别旧年,迎来新年新春的到来。

  《立春》

  长卿

  谁家二月煮新丝,一江黄鲫应不识。

  明日倘或桃李晓,莫问老梅知不知。

Baidu
map
Baidu
map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