仫佬族节日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董晓柯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1日 浏览量:

  仫佬族一年中的节日较多,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如一月过年(春节),二月春社,三月初三婆王节、清明节,四月初八黄牛节、立夏水牛节,五月初五药节(端午节),六月初二(初六)吃虫节,七月敬祖节,八月十五中秋节和秋社节,九月重阳节,立冬过后的依饭节等。每个节日都有各自的饮食习惯和文化特点。

  春节,仫佬称为“达年”,即为过年之意。腊月二十四日,称为“小年夜”。传说每年的这天晚上,家家的“灶王”都要上天呈奏本家的善恶,以定来年的奖罚。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备办糖果供品奉献“灶王”,送“灶王”上天,称为“送灶”。除夕之夜,全家“守岁”,即守迎新岁之意。凌晨零时,家家燃放爆竹喜迎新年来临。同时,燃起一个火把一柱香,由一个人挑着水桶出门打水,谓之“买新水”。这个人来到取水的地方,捧上香,投入几枚硬币给水神爷后把水挑回。仫佬人传说,谁第一个挑到新水,谁家就更吉利,所以家家争先恐后去买新水。

  在年初一的凌晨,即鸡叫头遍就开始祭祖,在祖先的神龛台点上香火、琉璃灯和蜡烛,摆上柚子、红糖等供品供奉祖先。年初一是素食,用新水煮汤圆。汤圆除供祖先外,还特意舀满满一碗供鸡笼神,供牛栏神,期望鸡鸭成群,六畜兴旺。年初一大部分人家还会舂糯米做糍粑,以供走亲戚作为礼品之用。青年人在春节期间都去走坡唱歌会“同年”。

  二月社节,也叫春社,即立春过后的第五个戊日。这一天,有新媳妇的人家就接新媳妇回家过社。全村联合祭祀社王,分社肉。

  传说农历四月初八是“牛王”的诞辰。每年到这一天,仫佬族家家户户都备办酒肉,蒸糯米饭,拜祭“牛王”,称“牛诞节”。当天清早,主人把牛牵到野外,找来鲜嫩的青草喂饱,把牛身上的虫虱梳洗干净,把牛栏打扫干净,垫上禾草,让牛休息,这一天不下田犁耙。晚上拜祭“牛栏神”,给牛先喂上一点糯米饭。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是仫佬族人民的驱虫保苗节。这一天,九冬十五峒的仫佬族人民都开展驱虫保苗活动。因为各村寨的情况不同,所以活动的形式也略有差异。有的村寨是各家各户自备酒肉、纸钱,到田边去拜祭,祈求“社神”的帮助,把所有害虫赶跑,保住丰收;有的则是整村整寨行动,请来“师公”作法念咒,带上“三牲”酒肉,到田边拜祭,然后敲锣打鼓,随着“师公”巡游各处田地,把事先准备好的红、蓝、黄、绿、青等五色三角小旗,插满所有耕作区;还有的村寨叫做“遣村和遣峒”,把驱虫保苗和祝福平安结合起来。

  七月公太(祖先)节。一般多于七月初七日把公太(祖先)接回家,十五送走。节期八天,每天早晚祭祀。农家普遍买回许多猪肉,切成小块,将大米磨成粉裹肉拌匀,放到阳光下晒干。食用时将之蒸熟,俗称粉蒸肉,香甜可口。

  八月社节,也叫秋社,时间为立秋过后的第五个戊日。家家杀鸡宰鸭,全村联合祭祀社王,分社肉,包方块糍粑。

  八月十五中秋节,是秋收后的第一个节日,又是天高气爽气候,因此这个节过得很愉快、隆重,人们杀鸡宰鸭,招待亲朋好友,包方块糍粑,做月饼供月亮。青年人在这天去走坡唱歌会“同年”,男女还以月饼和布鞋相互赠送。

  依饭节是仫佬族最独特、最隆重的节日,罗城仫佬人又称“喜乐愿”,忻城仫佬人则称之为“贺香火”。 是举行集体祭祀、酬谢先祖及神灵的“还愿”活动。这一活动,包括有庆祝丰收,祈求驱灾除难、保寿积福,祈求族人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内容。 过节时间各姓各“冬”不尽相同。

  依饭道场又称“地台依饭”,道场一般要请三至四位道师来操办二至三天。道场一般设在祠堂。依饭道场的主要仪式有:启坛、请圣、点牲、唱牛歌、合兵、送圣。现在,过依饭做举办道场的现象已极为罕见。古老的依饭节成了仫佬人欢庆新生活,开展文娱活动的庆典。

参考资料:

  1.潘琦主编,《仫佬族通史》,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年;

  2.李干芬、胡希琼著,《仫佬族》,北京:民族出版社,1991。

Baidu
map
Baidu
map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