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毛南族  > 详细页面

石通佾:毛南族向率先实现全面小康进发

来源:中国民族报 编辑整理:王韵茹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06日 浏览量:

 

石通佾(左)与场河村村民石佩发(右)交流辣椒收成情况。马永摄

  贵州平塘,是世界最大的天体望远镜“天眼”所在地,也是人口较少民族毛南族聚居地之一。从贫穷落后、交通不便的喀斯特山区,到如今远近闻名的“校农结合”发展模式发源地,卡蒲毛南族乡乡长石通佾亲历和见证了毛南族的发展变化。

  2000年,石通佾从都匀民族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卡蒲乡摆卡村摆旁小学当老师。学校170多名学生,仅有7名老师,其中4名是代课老师,一个老师要负责一个年级的全部课程。“老师没有专门的办公室,就在教室的一角办公;全校老师共用一把三角尺、一个篮球、一副乒乓球拍。”石通佾回忆说。

  2004年12月,在贵州省实施中小学“危改工程”的过程中,摆旁小学拆掉了老旧的木楼,建起了结实的砖混楼。石通佾用工整的隶书为学校题写了名字。如今,这个拥有二层小楼的村级教学点,主要开展学前教育,教室、学生宿舍、医务室、营养餐供应点、教师办公楼、操场一应俱全。

  “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卡蒲乡的教学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我们当时难以想象到的。”石通佾感慨地说。

  2005年、2007年,石通佾两次参加全县干部公开选拔考试,进入乡镇、县委相关部门工作。2014年3月,他担任卡蒲乡乡长。

  卡蒲乡是我国唯一的毛南族乡,人口近1.4万人,其中毛南族人口占97.9%。石通佾上任时,乡里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91户3590人,贫困面大。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成为他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由于从小深受水、电、路、通讯不畅之苦,石通佾特别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每年我们乡享受的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资金就有800万元至1000万元。我们用这些资金修好了连户路、通村路,老百姓出行便利了,发展产业有了基本条件。”石通佾说。

  2017年,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以下简称“黔南民族师院”)对口帮扶卡蒲乡新关村、摆卡村。以此为契机,石通佾带领两村干部多次与黔南民族师院沟通,探索脱贫路径,建立了“校农结合”的发展模式,也就是由高校发出订单需求,村级组织引导农户生产种植并负责收购销售,发展“订单农业”。这一模式得到了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的四次批示和肯定。

  以前,新关村、摆卡村等地主要种植玉米,农民辛辛苦苦劳作一整年,亩产不过千斤,纯收入不过500余元。实施“校农结合”模式以来,按照黔南民族师院的需求,村里有计划地组织群众种植豇豆、茄子、土豆等蔬菜,亩产收入达4000元以上。

  为改变农户的传统种植习惯,满足黔南民族师院的需求,卡蒲乡政府每亩补贴农户种苗400元,收成好的还能再直补400元。这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一年之内,卡蒲乡蔬菜种植面积从2000亩扩大到6000多亩。乡里统一设置了配送中心,便利了“菜园子”与“菜篮子”的市场对接。

  “校农结合”模式在其他村也得到推广。卡蒲乡场河村村民石佩发去年在政府的鼓励下试种了一亩辣椒,纯收入超过4000元。受此鼓舞,他今年种了4亩辣椒,赶上市场行情好,预计收入将达到3万元。他高兴地对石通佾说:“只要政府愿意收购,不用政府补种苗,明年我们也愿意种。”

  在石通佾看来,从被动的“要我种”到主动的“我要种”,农民们这种思想认识上的变化,是“校农结合”模式的最大成果。“我们说‘农村产业革命’,革的就是思想,要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石通佾说。

  然而,随着学校寒暑假的到来,“校农结合”模式下的产销矛盾凸显出来。2017年冬天,黔南民族师院的师生们放假了,农民种植的萝卜、白菜堆满了仓库。为了兑现帮老百姓把菜销售出去的承诺,石通佾等乡党委班子成员腊月二十八还奔波在推销蔬菜的路上。

  现实促使卡蒲乡对“校农结合”模式深化改革。2018年,石通佾提出了“一长两短”的产业布局——以中药材为主的“长”产业,以及以蔬菜种植、林下畜禽养殖为主的“短”产业。如今,在卡蒲乡的荒坡上,6000多亩菩提树随风摇曳;新关村的100亩生态养鸡场里,万羽土鸡住着“鸡别墅”,养鸡场内同时套种香茅草,经济效益翻了好几番。

  依托“校农结合”平台产生的规模效应,卡蒲乡积极拓展市场,与大型蔬菜采购商进行对接。2017年,卡蒲乡蔬菜销售收入为34.3万元,2018年增加到760万元。除了高校,卡蒲乡还与政府机关、企业等建立了合作机制。全乡735户贫困户受益,户均增收2500元,402户1439人因此脱贫。

  同时,卡蒲乡还引进企业,建设了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把白菜、辣椒做成腌菜,把鸡肉加工成辣子鸡肉酱,从菩提叶中提取成分用于加工面膜、洗发水。“校农结合”模式的升级版——“乡厂校店”的扶贫新模式诞生了。也就是说,在乡级建厂加工农产品,院校设店销售成品,解决供大于求的产销矛盾,延伸产业链。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黔南民族师院的毛南族学生给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写信,汇报毛南族的发展变化。信中,学生们高兴地说到:“我们每次回家,都能感受到田间地头的许多改变,蔬菜的品种越来越多了,撂荒的土地越来越少了,我们的父母越来越会种菜了。”

  如今,卡蒲乡的贫困发生率已经降至1.98%,今年将全部清零。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毛南族正在朝着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进发。

  祝福

  毛南族是人口较少民族,但是党和国家从来没有忘记我们。感谢党,感谢国家。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各族人民的生活越来越美好,日子越过越红火!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