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傈僳族  > 详细页面

傈僳族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苏明奎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24日 浏览量:

傈僳族是云南的独有民族之一,总人口63.49万人(2010年统计数),傈僳族人口主要分布于被誉为“东方大峡谷”的怒江和澜沧江、金沙江三江流域的峡谷山坡地带,怒江峡谷是傈僳族聚居地区。主要分布于云南怒族傈僳族自治州泸水、福贡、贡山、兰坪等县。其余分布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德钦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丽江地区丽江、永胜、华坪、宁蒗等县,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云龙、漾濞、宾川、永平、祥云、巍山等县,保山地区腾冲、龙陵、昌宁等县,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瑞丽、盈江、梁河、芒市等县市,临沧地区临沧、耿马等县,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元谋、武定等县,昆明市禄劝县,以及四川的西昌、德昌、会理、会东、木里、盐源、渡口、盐边、米易等地,处于“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状态。小集中区又多按照原来的氏族或家族血缘关系,由几个氏族或家族组成小块聚居村寨。

傈僳族聚居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峡谷,雨量充沛,土质肥沃,森林茂密,物产丰富。怒江流域的傈僳族,居住在怒江峡谷两岸的山坡台地上。怒江东岸和西岸是海拔4000多米的碧罗雪山,高黎贡山。怒江自青藏高原奔腾而下,穿流两山之间,形成举世闻名的“东方大峡谷”。这里山势陡峭巍峨,群山耸立云天。河谷和山巅相差3000多米,自然形成从亚热带起到寒温带的多层次立体气候。当江边地区已经桃红柳绿,春意宜人的时候,高山地带还寒风凛冽,大雪封山;山腰地区,则常年气候温和。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为各种动物繁衍和植物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成为天然的动植物宝库。因此,这里又被誉为亚洲大陆的“动植物基因库”“动物王国”和“植物王国”。

傈僳族一般居住在高山和半山区,只有少量的人居住在坝区。村寨大部分建在近水靠山的向阳坡上,大的上百户、小的三四十户,一般的一二十户。村寨大多以同一个氏族和部落组成,血缘氏族是构成村寨的主要核心,即便同一个村寨有不同血缘氏族杂居的,也必须以一个血缘氏族为主。同血缘氏族杂居的,也必须以一个血缘氏族为主。

自古以来,傈僳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并兼营畜牧业和狩猎、采集。主食玉米、荞麦等。喜欢饮茶、喝酒、吃砣砣肉。住房多为干栏式竹木结构的二层楼房,也有平房式的木楞房或木板房。

傈僳族服饰各地不一。男子多穿麻布长衫、及膝黑裤。头戴黑、白或蓝色包头。妇女多上穿右襟衣,下穿百褶裙。头戴用贝片和珊瑚珠等串缀而成的珠帽“俄勒”或各色包头。过去因服饰的颜色不同,曾有“白僳僳”“黑僳僳”“花僳僳”之俗称。

傈僳族地区大都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河谷坡地,适宜农耕。水田和旱地是最基本的农耕资源,粮食作物以玉米、稻谷、旱谷、小麦、荞麦、高梁为主,瓜果蔬菜有黄瓜、南瓜、冬瓜、洋丝瓜、萝卜、茄子、大蒜、白菜等,经济作物有油桐、漆树、核桃、板栗等。农业以传统种植业为主,采集、狩猎、渔业等迄今还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因而傈僳族的生产分工与组织比较简单,一般由女人承担从事采集、纺织、做家务活等工作;男子则从事狞猎、渔业等农活。除家族共耕地以整个家族成员共耕合作外,已产生了“瓦刷”(雇工)耕作的形式,以应付季节性很强的农活。今天,傈僳族农民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从生产联产责任制中基本解决了温饱,有的弃农从商,有了许多固定资产上百万元的傈僳族个体老板和专业户,特别是泸水县片马镇已列为省级口岸,福贡的亚坪、贡山的丹珠箐等驿道的开通,为傈僳族发展边境贸易提供了有利条件。

傈僳族地区山川河谷秀丽,气候宜人,矿产、水电、森林、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国境线长440多千米,全州面积14703平方公里,是我国著名的“三江并流”景观地区之一。境内自然景观随处可见,有高黎贡山上雄奇壮丽的“石月亮”,怒江中挺拔高耸的“江中松”,江水汹涌、惊涛拍岸的怒江虎跳峡和神秘莫测的高山湖泊等等。

照片摄影:刘 军

参考资料:

1.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傈僳族文化大观[M].云南民族出版社.

2.图案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1949-1999)民族大团结》纪念邮票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