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保安族  > 详细页面

保安族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宋祺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24日 浏览量:

  保安族现聚居于甘肃与青海交界的积石山下。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是保安族人主要的居住地,其中大河家镇的大墩、甘河滩、梅坡三个村落被称为“保安三庄”,另有部分保安族人散居于临夏回族自治州各县和青海省循化县。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保安族总人口为20074人,其中有男性10016人,女性10058人。保安族人全民信仰伊斯兰教,因与回族风俗习惯相似,在历史上曾被称为“保安回”,1952年3月25日由政务院批准,按照其民族意愿,以原“保安”一词为基础,正式命名为保安族。

  现保安族居住的地方属于黄河中游沟壑区,东南与宁夏接壤,西北与青海省循化县撒拉族自治县、回族土族自治县相望,东北部与永靖县隔黄河为界。

  保安族的先民居住在青海省同仁地区,经过150多年的迁徙过程,逐渐定居于积石山大河家等地。明末清初,保安族聚居在青海的尕沙日、年都乎、点屯和保安“四寨子”,与藏族、土族相邻而居,在明朝洪武年间,保安地区由明政府建立了“保安堡”,并在万历年间扩建为保安城,隶属河州卫。清乾隆年间,保安地区增设营制,改属循化厅。清同治时期,麻巴部落头人因保安人信仰伊斯兰教,在同仁地区驱逐保安族人,保安族人被迫迁徙。在迁徙途中得到藏族郎加部落的帮助,使得保安族人通过多曼山和郎加部落的辖地,到达青海循化地区。而居住在尕沙日的保安族人则受到土族哈仑那卡部落的帮助,迁徙到循化。

  到达循化地区后,保安人收到了同是穆斯林撒拉人的帮助,得以在当地生活,但由于循化地区人多地少,保安人生产不得保障,居住三年后再次东迁。与积石山关内的大河家地区取得联系后,保安族人沿着黄河东岸穿过积石山峡谷,来到大河家地区定居,尕沙日的保安族人居住在大墩村,保安下庄的保安人居住在干河滩村,保安城的保安人则居住在梅坡村,形成了现在新的“保安三庄”。另外还有部分保安人居住在柳沟的尕集村和刘集的高赵李家村。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3月成立了保安自治乡。1954年4月2日,积石山地区又成立了“大河家回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联合自治区”。1980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了甘肃省第一个多民族联合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保安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保安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在保安族长期的迁徙过程中,保安语也受到蒙古语、藏语、汉语等语言的影响。保安族人除了使用保安语外,也大量使用汉语。

  保安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教义几乎涉及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保安族的特有的民族风俗与文化生活。

  

  

参考资料:

    1.马少青、杨宏峰,《中国保安族》,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

    2.高小强,铁文英,《甘肃少数民族文化概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5。

    3.图案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1949-1999)民族大团结》纪念邮票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