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族医药 > 蒙医 > 基础知识  > 详细页面

源远流长蒙医学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金辉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09日 浏览量:

  蒙医学与中医学、藏医学等许多民族医学一样,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悠久的历史。

  蒙古民族很早就有了医生。据历史文献记载,2000多年前,匈奴医生在内地就已颇有名气,汉代史书称他们为“胡医”。史书上说,匈奴医生将“矾石、桂心、附子、干姜各二两,研细面作蜜丸”治疗寒症。这药方传入内地后,定名为“匈奴路宿丸”,唐朝时“匈奴路宿丸”被收入《千金要方》。一个民族只有药物知识丰富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药方,而匈奴医生能将药方制成丸剂,这说明蒙古族药物知识的久远。

  蒙医药学的发展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公元12世纪以前,为蒙医药知识的萌芽时期。第二阶段是13世纪至16世纪为蒙医理论形成时期。第三阶段是16世纪末至20世纪为蒙医药学的发展时期。蒙医学在其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又不断吸收其他民族医学的精华,根据蒙古民族的体质、生活习惯及自然环境而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浓郁地域特色的完整医药体系。

蒙医传统疗法

  蒙医传统疗法包括饮食疗法、骨伤疗法、针刺疗法、热敷疗法、灸爇疗法、放血疗法、浸浴疗法、震荡疗法、按摩疗法、拔罐疗法、药物疗法、熏蒸疗法等等。

  饮食疗法  蒙医学的饮食疗法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蒙古族人民积累了适合于游牧、狞猎生活的饮食滋补和饮食治病的丰富经验。特别是在用奶食和肉食滋补养身、医治疾病,这是古代蒙医学的饮食疗法特点。酸马奶是蒙古奶食中最高级饮料。13世纪以前,蒙古族人在战争中受伤流血,以至休克时,就饮用酸马奶急救。1330年,元太医饮食营养专家忽思慧用汉文撰写了《饮膳正要》一书。这是我国目前保存最早的一部饮食营养学专著。在《饮膳正要》中指出马奶的作用是 “性冷,味甘,止渴,治热”。蒙古人发明了马奶酿酒技术,并同时创造了酸马奶疗法。这种酸马奶疗法后来传到国外。酸马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和多种氨基酸等营养成份。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酸马奶对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肺结核、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糖尿病,贫血等病症都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正脑术  蒙古民族历来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蒙古族人民在套马、驯马、赛马时经常发生从马背上摔下来引发脑震荡的事故。所以很早蒙医学就积累了治疗脑震荡的临床经验,把治疗脑震荡的方法称为正脑术。其治疗原理是“震荡方法”治疗震荡。用以震治震,震静结合,先震后静的辩证方法来治疗脑震荡。

  有一位20多岁的蒙古族小伙子十二三岁时曾摔过一次,头撞在地上,从此以后一直感到恶心、头痛,记忆力下降。多年后他到医院检查诊断为脑震荡后遗症。于是他来到锡盟蒙医研究所,请却诺副主任为他治疗。却诺大夫认为他患脑震荡的时间较长,病情较重,需治疗三次;而病情较轻的患者治疗两次就能痊愈了。却诺大夫为他治疗采用的是头部脚底敲击法。并嘱附患者回去后要在安静凉爽的地方静养,头枕高些,避免日晒火烤,没有完全恢复前,不要高声呼喊和做剧烈活动,饮食以稀粥、牛奶、奶酪和水果为主。

  骨伤疗法  蒙古族擅长骑马、打猎、摔跤、射箭,因此经常会引发骨折及外伤。历代蒙医学家们积累了独具民族特色的蒙医正骨术,在各种骨折和关节脱位的治疗上可谓身怀绝技。

  1999年小葛琪由于车祸造成左侧股骨干骨折,情况比较严重。他妈妈带他到内蒙古通辽市蒙医正骨医院治疗,主治医师何双山大夫用传统蒙医正骨术为小葛琪进行了复位固定。在复位时,何大夫先喷白酒,再进行复位。喷白酒有两方面作用:一是消毒、通络活血;二是减轻疼痛,喷酒时正好使患者注意力转移,然后再复位,患者就不感觉那么疼了。小葛琪的股骨干复位后,何双山大夫又为他进行了21天的白酒按摩治疗,小葛琪很快就痊愈出院了。现在已经一年多了,小葛琪恢复得不错,并且对他今后的生活不会造成任何影响。

  蒙医正骨术方法简便,器械简单,费力少,治愈快。它既不同于中医骨伤学科,也有别于现代医学。要想掌握其真谛,只有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与刻苦锻炼,才能确实达到“机触于处,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程度。

蒙医治疗疑难病症

  自古以来,蒙古族以肉食、乳食为主,少五谷蔬菜;居住风寒冰冽之处,逐水草游牧,过着车帐鞍马生活,多以饮酒御寒来解乏。长期受这种生活习俗和生产方式的影响,人们易藏寒、好生饱满不消化症、脂肪增多症、脂肪肝、肝硬化、肾病、前列腺炎、风湿、类风湿、再障等症。蒙医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对这些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不仅有深刻的认识,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经验。

  因此高血脂症及由高血脂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和脂肪肝、肝硬化,原发性肾病综合症、慢性肾炎、前列腺炎、风湿等,都是医生感到棘手的病症。这方面的患者在经过蒙医治疗后大多都会获得满意的疗效。

上一篇:
下一篇:
Baidu